很久不写东西了,有感而发,嘚啵嘚啵…
一个设计师的自我修养
什么样的作品才是一个好的作品?
我想,对于很多设计师而言,这是一个张口就来的问题。当然,行业发展到现在,再加上各行业的低迷,也许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会在这个问题上开始纠结了。
几乎所有的设计师都是满心所想着做高质量的客户,着实有很多品质客户他们的选择性更加广泛一些,同样150方的房子,高质量的客户可能会一套全屋定制就五六十万甚至更多的投入,而有些朋友,再为全房装完要花费十多万而头疼,可能那些高端的家居建材品牌可能很多需要装修的朋友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敢想象他家一套厨房的价值等同趴了一辆宝马。
那你说花费100W的装修和花费10W的装修效果而言,哪个作品是好作品呢?
我想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我们可以追溯到一条准则上来讨论。
————以人为本的设计。
有人住的房子那才叫做家,离开了人的气息,那就是一堆水泥疙瘩。
所以在客户的承受范围内的,通过我们设计师的专业能力所能呈现的最好的效果,那就是个好作品,也就是我们每每挂在嘴边却不是每个设计师都能落实到案子中的那句话: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的小骄傲,都想做高端。
不是每个家庭都能用的起威法,但是也不是大家们就没有追求。大家都是想用好品牌、好东西,奈何现实确是:在掏空自己的积蓄好好装修接下来却要面对省吃俭用,和简单装修下不能难为了家人的二选一的情况下,你自己说怎么选?
作为一个设计师本来就是和医生的本质是相通的,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但凡有良知的医者一定不会见死不救的,更不会因为你不富裕而区别对待。
我们做设计师其实也是一样的,不能眼里只有星辰大海征程,还要有弯腰下地把田中务实。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设计师,我想,在这个行业里能服务好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努力让需要装修的朋友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一个最好的效果,这才是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自我修养。
我们要能高能低,努力“向上发展,向下扎根”。我们能做好1500方的大独栋,也能给60平的适用房做好交付。
设计师们,请更加真诚些、直率些,不要让那些暂时不能花太多钱装修的朋友,从你那走了之后,转身却被拉入了那些底价切入、偷项漏项的同行手中,深陷其中。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又一个对装饰行业不信任的朋友诞生了。
以人为本的设计就是量体裁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设计师们,能否把少米之炊做的津津有味就看大家了。
加油吧,装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