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旧小区改造时,居民成了“设计师”

新华社成都11月23日电(记者董小红)走进成都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老旧小区“和苑”,干净整洁的小路围绕着一个个小花坛,花坛里种着各种绿植,最引人注目的是,水泥造的花坛边沿全部都从直角变“圆”了。把直角的花坛边改成圆弧形,防止老人磕碰受伤,这是小区70岁老人杨光霖的主意。

在成都玉林北路社区老旧小区“和苑”里,直角的花坛边改成了圆弧形。新华社记者 董小红 摄

记者了解到,在成都多个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中,当地政府积极组织小区居民成为“设计师”,按需定制,在改造中不仅注重“面子”,更在意“里子”。

“我们很多居民提出了改造设计意见,小区在变美的同时,大家住得也更方便舒心。”杨光霖说。

玉林北路社区党委书记向万军告诉记者,“和苑”是一个建成30多年的老旧小区,小区里有12个小院落,从2019年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改造升级。

从平整道路、修建花坛、加固外墙、修缮屋顶防水层等硬件提升,到后来越来越注重品质改善和文化营造……在武侯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的引导下,社区还组织收集了几百条小区居民意见,很多小区居民成了改造“设计师”。

玉林北路社区党委书记向万军(左一)在收集大家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意见。新华社记者 董小红 摄

85岁的李福元老人在这个小区住了30多年,对于小区的改造,他积极出主意,参与设计了多个小角落。“这栋楼后面原本是一片光秃秃的水泥地,为了让大家住得更舒服,环境更漂亮,我提出修成一个小花园,旁边放上几个小石凳,大家走累了可以随时休息。”李福元指着小花园骄傲地对记者说,小花园的一砖一瓦都是他看着建起来的,在施工过程中,他每天都要来“盯”进度。

李福元(右)和邻居在改造后的小花园里休息聊天。新华社记者 董小红 摄

在居民们的参与设计下,小区大门也从原来的一道小铁门改造成了青砖灰瓦的中式大门,古色古香的牌匾上,“和苑”两个字非常醒目。

居住条件改善了、环境品质提升了,小区邻里氛围更加和谐,居民们也愿意积极参与小区服务工作。李福元成了小区助老工作站的站长,带领着由小区40多名居民组成的4支志愿服务队,每个月都要为小区老人服务。最近,在社区的支持下,他还组织爱心企业为小区内16户独居老人安装了生命报警器装置,如果独居老人不小心摔倒,报警器会立即响应,及时通知老人的家人。

小花园旁边墙壁改造后增加的墙画。新华社记者 董小红 摄

老旧小区老年居民多,为了方便大家的生活,小区居民们还参与设计了几处便民服务点:社区智慧康养优享中心,定期为小区老人提供免费理疗;小区理发店,走出门就能洗头理发;便民水果小菜店,方便老人们就近购买生活物资……

“大家参与了小区改造的规划设计,整个小区也更有人情味了。”向万军说。

老旧小区焕发新颜,仅是成都市住建局牵头推进该市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之一,近年来,成都市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4945个,惠及居民超45万户。

成都市还注重“先自治后整治”,在2021年改造的329个老旧小区全部成立自治组织,在改造中充分利用小区及周边资源建立党群服务站236个。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