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焦虑的爸爸妈妈找我聊天,孩子马上高二了,但是孩子自己一点都不着急,该玩玩该乐乐,咋办?
说实话,老于也是初为父母,也是第一次陪娃走到现在,要说经验,那也基本为零,实在是没有什么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供大家参考借鉴。
唯一可说的,大概就是一直以来与小于保持了友好的双边关系(虽说偶尔也会爆发局部冲突),能够共同协商,共同进步,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感受吧。
首先,是目标的重要性;其次是不断地衡量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小于从小爱画画,所以,在上初一的时候,老于和小于就确立了高中的目标。确立目标之后,老于就找了往年的中考成绩的相关资料,大体确定,大约在初中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才能考上理想的高中。
这样,在初中三年,每次出来考试成绩,老于和小于都会分析一下,现在什么水平啊?现在的位次是多少啊?要考上理想高中需要达到什么水平啊?现在还有多大差距啊?这个差距需要哪方面提升一点就能达到啊?
董老师认为这是洗脑,可老于认为,这只是在一遍一遍确认目标与差距——只有目标内化为小于自己的目标,再看到差距,才有努力的方向嘛。
上了高中之后,小于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看上去高不可攀的目标,老于也没敢说啥。只能认真地去研究达成目标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准(可以看之前发过的一些文章)。
看到差距,再看看自己,自然就知道了努力的方向,自然就知道该怎样去弥补差距。
值得庆幸的是,小于是美术生,所以大的方向只有造型和设计两个方向,可选的专业也就不多的十几二十个。相对其他的文理科生,可选的余地着实不太大。
有了方向就像是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了航标,小于虽说考进高中的成绩极低,但这一年也在不断的进步。
希望他能努力前行,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希望他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毕竟,知道了差距,一步一步踏平差距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