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自深海之中,一头巨鲸拔地而起,长尾划破混沌的夜色,发出激越的声响;这声音回荡在黑夜里,像腾空的焰火,像启明之星——茫茫宇宙,仿佛只有此处闪烁着光芒。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组照片时,惊异感无法抑制地涌现:黑色钢结构在画面里蜿蜒盘旋,建筑外立面冷峻的身体汇入玻璃墙体,让两个世界在此相遇。
▲极星成都生产基地
这是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的极星(Polestar)成都生产基地,也是极星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属生产基地。
▲极星(Polestar)是从沃尔沃旗下独立出来的全新品牌,享有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工程协同优势,并得益于沃尔沃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支持,在强调自身性能、环保和安全的同时也注重品牌的设计感。图为极星成都生产基地主建筑外观
2019年12月22日,正值著名的设计媒体品牌卷宗Wallpaper*创立两周年。以“再见现在”为名,来自不同领域的建筑师与设计师们聚集在极星成都生产基地,展开了包括展览、演讲与体验等在内的系列活动。
YOU成都也收到了这份邀请,终于与此前在照片里看到的极星成都生产基地的那个奇妙的侧脸,打了个照面。
01
给设计师一个空间
会带来怎样的设计展
这一次,我们不再只是惊叹于极星成都生产基地的冷峻外表,而是尝试推开其中一扇玻璃门,尝试通往极星的内心:与仿佛吸收了所有光芒的黑色外壁不同,极星的内里是通透、明亮的。
我们或许立马会用一个时下流行的词来形容这个空间——“极简”。但这样一个极简的世界,却并非放弃了设计的纯白一片;相反,在视觉的纯粹中,极星的空间满溢着设计师的巧思。
▲极星成都生产基地的内壁与外立墙面
我们会惊喜地发现,通过外玻璃墙面和建筑内的玻璃中庭,风景与光线被悉数引入——室外的风景与室内无处不在的简洁线条突入彼此,形成了视觉上的互文。
尽管是一个汽车生产基地,极星的空间却在此刻化身为一座完美的艺术场馆。在这样的展厅里,设计师们会带来怎样的一场艺术展呢?
▲“再见现在”展览现场
“再见现在”主题展所在的空间,就处于极星的内部动线上。参加活动的嘉宾和身着制服的极星员工,都是这处空间的使用者。
与大多数传统的展厅不同,极星的公共空间没有真正的墙体做区隔。作为建筑核心支撑的白色圆形立柱,在此也充当了隐形边界——建筑的流动方向,自然的就是观众与员工的的动线,而功能不同的展区,也由此自然地成立。
无论是观众还是员工,都在光与线的交融中自如穿行、看展、交流、工作。在坚实的建筑内部,尖端的工业技术与前沿的设计艺术,有着同样的流动。
▲“再见现在”展览现场
在这些自然生成的展区中,我们见到的展览体量精巧,但内容却野心勃勃:建筑设计、机器人技术、城市图绘、汽车制造、陶艺设计……似乎要把未来生活的全部细节,都堆叠、并置于此处。
——通过这场展览,我们发现相比于人们传统上对于一个汽车制造工厂的刻板印象,极星成都生产基地却可以十分完美地承担一个艺术馆的职能。
▲“再见现在”展览现场
02
给建筑师一张图纸
会诞生怎样的“艺术工厂”
2019年8月27日,由斯诺赫塔(Snøhetta)建筑设计事务所打造的极星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
创立于挪威奥斯陆的斯诺赫塔(Snøhetta),是一家集建筑设计、景观建筑设计、室内建筑设计、产品及平面设计于一体的综合工作室。
Snøhetta在设计界久负盛名,盖因其是众多伟大作品的母体:可以让人自然地走上屋顶的挪威国家歌剧院,把用餐者请入大海深处的水下餐厅“Under”,靠近北极的冰雪树屋“The 7th Room”,以及在建中的上海大歌剧院……
▲滑动查看更多,从左至右分别为:挪威国家歌剧院、Under水下餐厅、The 7th Room、挪威野生驯鹿中心、上海大歌剧院。图源/网络
Snøhetta的作品如同种子,播撒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当这样的建筑事务所与中国相遇,设计的火花也自然被点亮:在火花中,首先诞生出的便是极星成都生产基地。
▲极星成都生产基地
对于极星而言,设计是贯穿品牌的主线。设计不仅仅属于视觉,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思维:
他着眼于更好地利用科技与技术,在品牌与用户之间,构建新的沟通甬道。极星与用户之间的沟通,首先在其充满设计美感的主体建筑与精妙的内部空间之中。
如果说,此前的“再见现在”展,是极星在非日常状态下设计的一场艺术展,那么经由工厂内部的空中走廊,我们将直抵极星的核心区域,看到极星的生产车间如同艺术一般的日常。
▲极星成都生产基地内部的空中走廊
在极星的生产车间内,有一条视野纵观全局的空中走廊。极星品牌的过去与未来,极星产品在现代生产线上的诞生,都通过这条走廊直观地被来访者感知。
▲空中走廊上,展示着极星1的零部件及说明
在这里,我们可能会再次体验到初次见到极星建筑时的那种惊异感——这里过于通透、敞亮、干净,以至于它可以充任一处高端产品的陈列空间,或者一处大型的艺术展厅。
但事实却颠覆了我们的惯有认知:此处的空间,实际上是正在进行生产的极星品牌的核心区域。
▲极星成都生产基地的生产制造车间
在这里,我们将窥见极星的内里:一个巨大的以白、灰、棕为主色调的极简空间,依据汽车生产的工业逻辑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打磨艺术品一般,人们在其中为每一辆极星产品的诞生各司其职。
▲极星1的设计细节,上图为前后车身地板焊装,下图为碳纤维车身结构制造
通过这条动线,极星让新生产线的核心内涵,以及全新的汽车生产理念被诚恳地展示;而同时,也为员工和到此进行体验的客人,准备了安稳的支撑。极星相信,一处生产基地的建筑空间本身,对工业制造水平的持续精进有着无可代替的意义。
正如Snøhetta的建筑师及联合创始人Kjetil Trdal Thorsen所说的,极星“很清楚地知道极星的员工,客户和产品的质量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03
给极星一个“艺术工厂”
会呈现怎样的艺术设计
作为一家汽车制造厂商,极星对建筑、对未来,以及对用户的品牌理念,最终都落脚到了其产品上:
▲极星1
目前,极星品牌的开篇之作——豪华高性能电驱混合动力GT轿跑极星1(Polestar 1)已经在极星成都生产基地进行了量产,第一批极星1也于2019年年底开始陆续交付给世界各地的用户。
从极星1的产品特性中,极星品牌突显了一贯的先锋性:在工程技术上,极星1的亮点在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在车身结构中的大量使用。
▲极星成都生产基地是国内首家具备完整碳纤维车身结构制造工艺的汽车制造工厂
在汽车制造领域,碳纤维在抗拉强度、抗腐蚀、结构稳定、绝缘、热膨胀系数小等方面都有优越表现。
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碳纤维与树脂材质结合形成的一种增强型复合材质,目前更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这种材料在极星1车身上的应用,使得它相比于传统钢结构车身有效减重230公斤,从而为高容量电池组准备了空间,保证了其在纯电模式下的行驶里程;同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使用,使得极星1整体结构的抗扭刚度增加了45%。
▲极星1
强大的抗扭刚度与轻量化特质,最大程度地在视觉上让车辆在横向进行了延展,强化其稳定的姿态。创新材料与尖端生产工艺的融合,让极星 1在驾驶性和安全性方面都达到了最佳效果。
在通往极简的道路上,念念不忘使用者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与空间体验——这样的理念,在极星1和极星生产基底的建筑设计中,一如既往地贯穿。
出于对极简设计美学的执拗,视觉化的设计需求也被深深地融入了极星1的血脉底部:得益于CFRP的材料强度,极星1的车身得以尽可能展现出无拼缝的纯粹感。
而极星在隐藏处也照样下功夫:比如,打开极星1的后备箱,我们会发现一个透明盖板,盖板下是精心排布的连接电池电机的瑞典金色线束。这样的设计也是在向属于过去的大排量中置跑车致敬,而未来将是一个电驱的时代——极星这样一个“未来工厂”,正是这个时代的先锋。
在极星1身上,极简美学、尖端材料的运用,以及卓越的设计巧思熔于一炉。作为一台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豪华高性能GT轿跑,极星1带着其极致的线条,以开篇之作的姿态,抛出其品牌理念:纯粹、先锋、高性能。
——在极星生产基地纯粹的空间中,先锋的艺术与设计理念齐聚一堂,而拥有稳健高性能的产品,则是极星所有的愿景与梦想生长的根基。
今年,随着全球首家极星艺术空间选址北京,极星正式开启极星全球零售渠道布局之路。
极星艺术空间是一个集设计品鉴、数字交互、性能传递、无忧零售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空间,延续了极星纯粹、先锋、高性能的品牌理念。
2020年底前,极星品牌将在全球主要城市布局50家极星艺术空间;拥有极星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属生产基地的成都,自然也在这些城市之列。
▲极星北京艺术空间
在伟大建筑中的梭巡,就是穿过世界——在来自理念世界的纯粹与光的庇佑下,极星成都生产基地的身体宛如一头巨鲸,温柔地停泊在成都的夜色之中。
借着极星的庇护,我们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体验到了一切:日常与艺术的交错,空间与线条的缠绕,以及未来科技在当下的道成肉身。
受到艺术邀请而来的造梦者,为现实重塑外观的设计师,以及承运着世界的生产者们,在巨鲸的内部擦身而过;而他们身后轰鸣不息的生产线,则让未来生活的一切可能,都稳稳锚定在了此刻、当下。
▲极星成都生产基地
— THE END —
编辑:慕树 设计:陈霜奕
图源:极星成都生产基地,部分来自网络
免责申明: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
请留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