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箭!“五五”规划总设计师的航天梦想实现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搭乘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十五号乘组和神舟十四号乘组在太空胜利会师,共同踏上逐梦天宫的征程。而同他们一道追逐梦想的还有一批批的中国航天人。今天的《逐梦新程》,我们一起走近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

就在昨晚,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擎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形成“三大舱段”加“三艘飞船”的空间站组合体。这一刻,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百感交集。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总设计师 李东对我来说也是小时候的航天梦,通过自己几十年的努力,一步步得到了实现。在我的一生里边能够有幸投入这么一个伟大的事业,在这样一个宏大的事业里,有我自己一份微末的贡献,这是最让人自豪的。

中国空间站的“三大舱段”——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以及梦天实验舱,都是由长征五号成功发射升空。可以说,中国空间站的建设,长征火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东空间站的建设,它非常复杂,是个庞大的系统,但是它的第一步首先要能够把中国空间站的舱段送到太空上去,特别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它承担着空间站,天和、问天、梦天三个主要舱段的发射。这三个舱段非常重要,又没有备份,要求我们火箭发射必须万无一失。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2006年,接力棒传到了39岁的李东手中,他被任命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铸箭历程。

李东因为长五这个火箭的整个研制思路是全新的。当时是要瞄准中国航天未来进入空间能力大幅度提升的背景和需求立项的,所以它没有一个明确地说,一定只发射哪种卫星,或者哪一颗卫星。这样一个立项的思路是全新的,历史上没有过的。

火箭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能走多远。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这是航天界众所周知的共识。长五火箭的设计直径5米,总长57米,起飞重量约878吨,起飞推力达到1000吨,各项指标远远超过上一代火箭,是长征系列火箭中个头最大、分量最重、推力最大的。但要实现设计的目标,就得直面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

李东过程还是非常艰苦的,因为长五和别的型号不一样,它最大特点是新技术用得特别多,新技术比例特别高。

在十多年的坚持和探索中,李东和他的研制团队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突破了12大类、247项关键技术,攻克了多项世界性难题,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技术的比例高达90%以上,超过了此前任何一个火箭型号,而如此高的新技术比例也意味着极大的风险。

李东作为一个全新的大型的低温火箭,我们统计过全世界这个规模的火箭首飞的成功率只有50%,那么长征五号它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能不能成功。所以当时第一次发射意义非常重大,压力也非常大。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穿入云霄,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座里程碑。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了,中国航天的舞台也更大了:探测月球、探测火星,直到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大幕。

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

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的核心舱——梦天实验舱,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李东火箭表现非常完美,“长五人”不辱使命,完成了火箭要完成的重大工程任务。梦天舱的发射是中国“探月、探火、空间站建设”这三大工程里边长征五号执行的最后一次发射,完成了国家赋予长征五号的历史责任。

星空浩瀚,探索不止。以李东为缩影的几代中国航天人逐梦太空、不断超越,终于在浩瀚宇宙中构建起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璀璨星河的浪漫想象,跨越时光,一步步成为现实。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王琰 翟壮 李欣 亚美 张国亮 倪铮)

95后来的汉元素设计师:想成为人人都想在街上穿的汉服

「Z一代·正青春」之职观第06期

95后设计师

做上班也能穿的汉服

故事主角:蔡晓彤

汉元素服装设计师

汉服到底是什么?

蔡晓彤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最权威的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理解的“汉服”。

在现实生活中,蔡晓彤和同事则把不乏古韵又符合现代美的“新汉服”带入了大众视野。

“太好穿了,又美又飒!”在街头偶遇穿着自己工作室汉服的人时,蔡晓彤和同事还会再送给对方一件——鼓励那些身穿汉服勇敢走上街头的年轻人。

在大众文化中,广义的汉服代表着汉民族文化服饰,而今国风、新中式、古装风等轮番上场,蔡晓彤希望借此把汉服推向更日常的生活中。“传统汉服没有那么轻便,于是衍生出了我正在做的这种汉元素融合服饰。”

她和工作室的伙伴,将汉服中有特色的元素运用到时装中,在地铁、在写字楼、在大街小巷,为更多人的身上,添了一抹汉元素。“汉服是我们的文化符号,很多常见的元素也充满美感。我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毫无压力地穿上有汉服元素的服装。”

01 大家都能穿,才是有效的传承

大学毕业于服装设计专业的蔡晓彤,其实早在高中就对汉服情有独钟。“高中有一次在街上遇到穿汉服的小姐姐,当时就觉得这种衣服真的很好看。后来在她们的带领下,我初步了解了各个朝代的汉服形制。”

唐代的襦裙、坦领,宋代的对襟、褙子,明代的马面裙……“慢慢开始觉得,这些服饰很特别,而服饰背后与朝代的文化关联也很有趣。”

高中毕业后,蔡晓彤选择就读广东科技学院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这让她离汉服设计的梦又近了一步。在学校的服装设计学习中,通常会接触更多的现代元素,“学校会教一些国际大牌的内容,我们也会学习做一些时装。”

但她一直没有忘记自己高中时与汉服的初次接触。“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我们传统的汉族服装。后来大学开了一门民族服装设计的选修课,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少数民族服装,班里只有我选择了汉服设计。”

毕业后,蔡晓彤选择了一家刚刚起步的汉服设计公司,成为一个汉元素设计师,也从汉服的消费者成为一个生产者。回望大学的时装设计学习经历,虽然不是蔡晓彤心底最想要的,却在汉服设计的思路上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因为自己对汉服浓厚的兴趣,会自发在这一领域做一些深入了解。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汉服和时装其实也有一些类似之处。”

也许可以让汉服和时装做一个结合?初到公司,她给自己立下目标:做人人都能穿上街的汉服。“样式太传统的汉服,穿上街会比较引人注目,对一些喜欢汉服但又比较内敛的女孩子来说会比较有压力。”

为了可以让汉服、汉元素和汉族传统文化走向大众,就得让它更日常化,让大众都能了解并穿上身,才是有效的传承“我希望做一些大家日常、通勤都能穿的汉服。让汉服的穿着更符合现代人的习惯。”蔡晓彤说。

02 “现代版创新”不是一蹴而就

什么样的汉服,才是人人都能穿上街的汉服?这个95后的汉元素设计师开始了年轻的尝试。“比如,可以把比较现代的花纹,放在传统的汉服形制上;也可以将传统工艺,例如妆花、刺绣等等,运用到现代样式的服饰上。”

如何寻找这种“移花接木”的灵感?蔡晓彤在空闲的时间,会去博物馆观察各类文物的纹样、古画上的人物衣着。她也会选择一些古典氛围比较浓厚的景点,专程做一次采风。当然,时装秀场也不错过,她希望在秀场中找到一些现代服饰的设计灵感。

具体到每一件服装的设计,都融汇了她和团队成员的巧思。“以明制的马面裙为例,传统汉服的马面裙是一片式系在腰上的,而我们在设计中会保留马面裙的外观,但日常穿着更方便。”

做加减法也是常用的一种思路。“汉服有一些不太方便穿着的,我会加纽扣或者拉链,更加日常化一些。”此前蔡晓彤设计的一款三裥裙,形制是宋制的一种。但对于今天的女性来说,这样的裙子存在一个臀腰差的问题。“我在裙子上加了一条金属拉链,这样就可以调节开叉的高度,不会让身材缺点太突出。既起到装饰作用,也起到功能性作用。”

传统的汉服中,大部分会选择对称的设计。蔡晓彤打破常规,在一款汉服的设计中大胆使用了一半白一半黑的色彩搭配,上衣还用大号别针搭配一个口袋。如此一来,现代服饰的时尚感和传统汉服的古韵,在同一款设计中实现了巧妙地融合。

“汉服其实讲究的就是一个‘汉’字。就是我们做的东西一定是和汉族、和传统有关系的,不论多少。可以是衣服的形制,或者是服装上用的工艺,比如妆花等等的工艺。”

但汉服的“现代版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蔡晓彤来说,如何找到一个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对于她来说是是汉服在现代化创新路上的难点。“是比较难找到一个平衡点的。一款服装,想要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汉元素,但是它可能还得足够日常,日常中还需要一些特点。确实很难去掌握那个火候。”

03 从小圈走向大众才有生机

如今蔡晓彤设计的汉服,在喜爱汉服的爱好者圈子中也掀起了水花。她的汉服设计作品曾在开售第一天销售额破百万,曾在淘宝女装销售排行榜前三。蔡晓彤设计的其他作品中,销售量累计超过1万件的有4款。

“我最喜欢的一件作品,是一款和开封博物馆联名的汉服。”蔡晓彤回忆,当时找到了开封博物馆大量的馆藏展品介绍,尽可能提取其中的汉文化元素,选择其中能和服装结合的,做一些纹样的二次创作。

“因为开封是宋朝的都城,所以我们选择了宋制的形制。再用一些珍珠辅料做装饰,整体是比较素雅但是有内容的东西。后来自己又加了一些《清明上河图》的花样,变成了一套全新的服饰。”入行到现在,类似的汉服设计案例,对于蔡晓彤个人而言是珍贵的经历。

“想要发展一样文化,完全靠复原是很难走得长远,因为过去的东西总是有限的,发展的东西才是无限的。汉服文化要先从小圈子走向大众,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生机和传承。”从业这些年,如今在蔡晓彤看来,大众对汉服的态度也在发生着改变。“早期汉服商家比较有限,汉服样式也偏传统一些。这两年以来改良、创新会更多,市场也在趋向于日常化。”

她希望未来与更多勇敢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在街头碰面,期待汉服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的那天。

Z问Z答

你觉得Z一代在这个时代下的担当是什么?

蔡晓彤:我觉得保留自己的文化,然后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这就是一种担当。

「Z一代·正青春」之职观栏目

当前新职业新岗位层出不穷,成长于数字时代的95后和00后们,也陆续开启属于他们的“职场”。他们是新时代的奋斗者,致力于在新岗位上探索新知;他们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满怀热忱要把“老行当”做出新花样;新时代,新职业,新活力!

敬请关注南方都市报推出的「Z一代·正青春」第二季「职观」。

往期回顾(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第05期|00后电竞选手:与热爱为伍,与自己竞技

第04期| 95后总工程师:用理想之火输送生命之水

第03期| 00后兽装师:在“毛毛世界”里寻找自我

第02期| 00后非遗手艺人的“折叠人生”

第01期| 95后粤剧女孩:想给世界做场大戏

栏目统筹|苏芬南、陈实

栏目策划|蔡文茵、詹晓赞、罗雪纯、董晓妍、叶可可

本期视频|南都创意中心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摄影设计|刘妍妍

部分图片为受访者供图

我们如何设计羽绒服?Moncler和七位设计师在他70岁生日时给出了答案

今年是 Moncler 品牌创立 70 周年,以 9 月在米兰大教堂广场举行的大型活动为起点,品牌开启了一场盛大的庆典。其中一个重头戏是 Moncler Maya 70 合作企划,品牌邀请了 7 位设计师来重新演绎经典 Maya 羽绒服。

7 位设计师都和品牌有过合作,其中 Palm Angels 的 Francesco Ragazzi、藤原浩、Rick Owens和Valentino 创意总监 Pierpaolo Piccioli都参与过 Moncler 近年的 Genius 项目,Pharrell Williams 则是早年曾为 Moncler 拍过广告大片。

另外两位是 Thom Browne 和 Giambattista Valli,他们和品牌更有渊源,两人分别是品牌之前高端男装线 Gamme Bleu 和高端女装成衣线 Gamme Rouge 的创意总监。直到 2017 年 Moncler 决定改革,取消了这两条支线。而这次在 70 周年之际,品牌邀昔日创意总监重聚,也多了一层特殊的意义。

从今年 10 月 15 日开始,Moncler 按照每周一款的节奏陆续发布了 Moncler Maya 70 项目下的设计师合作款,到 11 月 26 日,7 组新品全部完成亮相,我们可以看看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羽绒服的基础上,这些圈内“大佬”们都能给出怎样全新的定义和表达。

最先登场的是 Palm Angels 合作款,Francesco Ragazzi 在羽绒服中加入了光导纤维,最终的产品呈现出梦幻的发光效果。

艾尔莎·霍斯克 Elsa Hosk 出镜演绎

Thom Browne 这款很有辨识度,不对称拼接设计被大量运用,而正装和羽绒服融为一体,也带来了颇为戏剧化的视觉效果。

李·佩斯 Lee Pace 出镜演绎

藤原浩带来的是一款类似棒球外套的设计。它取消了绗缝,而是用漆面尼龙搭配哑光尼龙衣袖,整体以标志性黑色呈现,背后有 FRGMT logo 装饰。

奈杰尔·西尔维斯特 Nigel Sylvester 出镜演绎

Rick Owens 将很有个人风格的立体绗缝肩部造型融入了这次 Maya 羽绒服的设计中。这款羽绒服还是双面款,一面是漆面尼龙面料,另一面是再生尼龙缎面材质。

米歇尔·拉米 Michèle Lamy 出镜演绎

Giambattista Valli 同样将个人的签名式元素融入了 Maya 羽绒服,在 Moncler 经典面料 longue saison 上加入了大量羽毛刺绣,打造了一短一长两款产品。

安卡·布兰多里妮 Bianca Brandolini 和哈尼·第戎 Honey Dijon 出镜演绎

继之前为 Moncler 打造了造型夸张的羽绒礼服后,Pierpaolo Piccioli 这次用一种同样体现高定精神的手法诠释了 Maya 羽绒服。他将羽绒服变成了一个个的正方形羽绒填充块,并利用手工打结的织物绳结将羽绒块连接在了一起。

克里斯汀·麦克米纳米 Kristen McMenamy 出镜演绎

最后亮相的是 Pharrell Williams 合作款,它采用了成型聚合材质,橡胶质感的光滑表面装饰有压花品牌标识,简洁的外观又带有了一种正式感。

托比·维维 Tobe Nwigwe 出镜演绎

最终的 7 组成品都充分体现了各位设计师的风格特点,单品也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像 Palm Angels 和 Pharrell Williams 的合作款都用到了特殊材质,Giambattista Valli 和 Pierpaolo Piccioli 则在设计中融入了复杂的工艺(这两位设计师的合作款售价都超过了 10 万元)。系列产品目前都已经正式发售。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系列大片由人像摄影大师 Planton 掌镜,这也给 Moncler 这次的 70 周年庆生系列又再增添了一份仪式感。

在没有设计软件的时代,设计师是如何设计的?

设计软件使用便捷的今天,设计师通常只需要几秒就能达到字号变大缩小,色彩的填充等效果。而在设计软件还没有被发明出的年代里,设计师又是如何做设计的呢?

平面设计

过去的平面设计比较像现在的拼贴画或者做手账,以一张杂志内页的设计为例。

首先设计师会在一张空白的纸上确认好整个版面的布局,包括图片与文字的大致排版。

如果没有现成的图片素材的话,通常会以手绘的形式将需要的图片绘制出来。而事先确认好的字体会用打字机打出,连同图片裁剪成自己需要的大小。

在此之前,设计师会联系印刷厂尽可能多地把每款字体的不同字号、不同粗细印出整版的小样,这样在后期的设计中,可以凭借小样找出适配的字体。

随后在另外一张白纸上,按照确定好的版式,用胶水将图片与文字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接着设计师会借助工具(各种尺子)进行图案的丰富与填充,比如下划线、重点符号等。

最终就会得到一张设计稿母版,设计师会将母版寄给印刷厂进行批量印刷。

建筑设计

而比起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更像是一个体力活,设计稿十分之大并且非常注意微小细节以减少数据误差的出现。

绘图的工具也十分繁多,除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圆规、三角板外,还有很多消失在过去的工具。

绘图的场地神似工厂,每个设计师一个超大的长方形绘图桌或者空白画板,比设计师本人大上几倍,所以设计师通常的设计姿势是“趴着”。

在过去的年代里,所有的设计都是靠一双手来完成,是一个耗费大量体力与时间的劳动。如今,各种绘图软件与电脑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但机器永远也无法取代人,因为好的设计更取决于人的头脑。了解更多设计小知识,欢迎关注我们莱佛士设计学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日本设计师加藤佐藤和几个新品牌的视觉创意

MUSUBI 品牌视觉VI创意

百農社与佐藤可⼠和合作推出

全新品牌「OMUSUBI」

⽇本sushi(即寿司)世界闻名

但却很少⼈知道omusubi(御结)。

为表现继承前⼈所建立的御结饮食⽂化

于是决定直接将新品牌命名为OMUSUBI。

logo 创意

由⼀个红⾊的三⾓形标志

⼀个由OMUSUBI字⺟组合

红⾊的品牌颜⾊代表了太阳赐予的⼤⾃然祝福

御结应该对⼈好、对地球好

温暖⼼意

产品和产品包装创意

严选指定农家出产的低农药和无害环境的最优质稻米。

使⽤的第⼀种稻米美⾥町的⼀款名为

⼀⾒锺情米(Hitomebore)的品牌。

美⾥町是「⼤崎耕⼟」的地区之⼀,

因其传统的⽔资源管理

可持续的稻米耕种⽅式,

新品牌网⾴上亦有介绍该⽣产地和当地的农家

GLP Japan Inc

新品牌视觉创意

场馆/空间创意

空间内部logo创意

优衣库公园广场创意视觉

彩色艳丽 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

同时带有年轻时尚的视觉感

朴琢品牌创意与设计部

整理编辑观点 POOZHUO

欢迎留言讨论

华为P60渲染图像是新的!设计师头疼,我也可以吗?

【手机中国新闻】华为手机的更新节奏早就回到正轨,旗下的Mate系列和P系列正在交替更新中。在此之前,网上出现了一大堆渲染图,虽然其中绝大部分都不可信,但当消遣尚可一观。

华为P50系列

近日,又有外媒制作了华为P60系列的渲染图。从效果来看,这次华为P60系列还是万象双环设计,但双环挨得更近,叠了一部分,同时上面的圆环有着银色的光环效果,下面的圆环则呈金色。

华为P60最新渲染图

目前来看,华为P60系列大概率会继续沿用万象双环设计,因为它在P系列中仅仅使用了一代。不过,P60系列的双环设计绝对不会是上述渲染图的效果,两个圆环重叠一部分也不太可能,否则就没有什么辨识度了,推测是会取消双环外的边界线,使其与背板融为一体。

根据此前的爆料信息,华为P60系列将会搭载高通骁龙8 Gen2移动平台,配备一颗超大底传感器,还会上全新的6400万像素长焦方案,另外就是会搭载华为Mate 50上首发的可变光圈以及华为自家的XMAGE影像平台。

而在发布时间上,该机很有可能定在明年一季度发布,也就是在春节前夕到来。

在收取了15000种颜色的费用后,设计师们怎么了?

“今天,如果你打开一个带有潘通色的PSD文件,你会发现里面的潘通色已经被移除并替换成黑色。”

这是设计师Iain Anderson于10月28日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一条推文。他在Photoshop中打开一份自己20年前制作的海报文件时,发现了这一变化。

弹窗告诉他,由于Adobe与潘通(Pantone)之间的许可变更,设计文件中原有的潘通色已替换为黑色。

用户想要恢复,则需要自行在Adobe Exchange官网购买Pantone Connect订阅服务,费用为14.99美元/月或89.99美元/年。

帖子一发出便吸引了全球设计师的目光,有人表示庆幸自己早早备份好了色彩库,有人则在质疑“订阅色彩”的合理性。

许多在原博下吐槽自己的文件也已经变得一片漆黑的设计师,在愤愤然回复几句评论之后,仍只能无奈地交钱,继续赶工了。

那么,潘通色在Adobe软件内收费一个月后,设计师们都怎么样了?

Pantone和Adobe“掰头” ,设计师的头最痛

Adobe是设计软件巨头,设计师们常用的Photoshop就是它旗下的产品;

Pantone潘通是目前全球最权威的色彩管理机构,最为人熟知的可能是每年都会发布的年度流行色。只要是设计师,就没有人会不知道潘通。

潘通2022年年度代表色Pantone 17-3938,“Very Peri 长春花蓝”。

潘通色库在全球范围内的平面设计、家居装潢、服装纺织、工业产品设计中都被广泛使用,设计师们最常接触的主要是核心产品:潘通配色系统(PMS)。

在日常生活中有成千上万种色彩,但你很难说清楚你心里的“红色”到底有多红。

如果你对一位设计师说想要一款红色的海报,设计师便只能按照他心中的理解去制作,最后的效果可能与你的预期相差甚远。

于是潘通公司把自己生产出来的红色油墨,制作成色彩卡片,并且按照规律来编号——就像一把测量色彩的尺子。

这样一来,你在和设计师沟通“红色”时,只要双方手里有同一套色卡,就可以保证你想要的红色和设计师所理解的红色是一模一样的。

而负责制作的工厂收到了色彩编码后,也能按照潘通提供的色彩配方调制油墨,最终的成品也会和色卡上呈现的完全一致。

网友用幽默的方式对潘通色的操作方式进行解读。/知乎@XYGO

以前,设计师们只能通过一遍又一遍地和厂商对色卡验收。随着设计和印刷走向数字化,潘通也开始把色彩库授权交给了设计软件开发商Adobe。

Adobe和潘通的合作起始于1998年的Photoshop 5.0的版本,那时用户们可以免费在设计软件中使用潘通色,减轻了不少的工作量。

而甜蜜的合作期过后,去年12月Adobe率先表示:“2022年3月后,在Adobe 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等软件中已预加载的潘通色彩库,将在未来的更新中被移除。”

潘通库中各种各样的颜色,在设计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antone官网

直到设计师Iain在推特上发帖,这件事才算真正被大量讨论:原本免费的使用权消失了,又增加了一笔“色彩订阅费”,招致不满也在预料之内。

事实上,潘通从来没有免费过,只是以前都是由Adobe等设计软件承担使用许可费,因此最终用户并没有注意到。

面对老用户们的质疑,Adobe的首席产品官斯科特·贝尔斯基在推特上表示,是潘通要求Adobe删除这些颜色,“因为他们想直接向客户收费”。

而潘通方面,品牌管理和营销传播总监玛西•福斯特回应,Adobe的应用程序中已有的潘通库已很久没有更新,为了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体验,这才要求移除过时的色彩库。

公司们态度暧昧,设计师们却不得不依靠两家公司的产品工作,只能无奈下单。于是,只有设计师“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一份设计,交三份钱

对广州的平面设计师捷哥来说,潘通色卡是老朋友了,“合作”得也挺愉快。看到收费的变化后,他几乎没怎么犹豫就下单了Pantone Connect的包年订阅。

一方面他在赶一个大项目,没时间犹豫买不买;另一方面——反正公司会报销的。

使用Pantone Connect插件,才能在Adobe中访问潘通色。/Pantone官网

看到大家都在声讨“收费”这件事,捷哥表示了理解。

“我这么说绝对不是因为可以报销!”捷哥强调,“以前软件里的潘通色确实很乱,收钱后变成了整理好的颜色库,以后客户指定哪个颜色就可以直接找到,还是比较方便的,一分钱一分货嘛。”

尽管如此,捷哥仍旧对“订阅制”的购买方式深恶痛绝。他认为,使用色彩本就该是设计产品中的一部分,不应通过“订阅”来获取。

“以前Adobe可以一次性购买,后来变成了订阅制,每年实际上多交了好多钱;现在潘通也来学它的商业模式了,所谓的‘软件即服务’模式,我觉得不适用于个人用户。”

“软件即服务”是用户通过网络访问软件的软件分发模型,即你可以访问软件,但不能“拥有”软件。/视觉中国

捷哥可以由公司报销费用,但个人设计师就只能亲自扛下。

加拿大设计师、科技博主Linus开了一个设计工作室,每年都要购置许多潘通的产品,他对这次的事件表示了不满。

工作室承接了各种材质产品的业务,因此需要买入不同材质的色卡。这些印在铜版纸、棉布、塑料等不同材质上的潘通色卡,每一本价格最低都在千元以上。

而潘通官方建议,色卡每12—18个月需要换新一次,以防止因褪色导致的色彩不准确。

因此,每年工作室里年光色卡换新的支出就有两三万美元。

色卡好看是好看,但也是真贵呀。/Pantone官网

除此之外,Adobe系统改为“订阅制”之后,每月需要支付的费用是54.99美元,看起来十分友好;再加上现在的潘通色14.99美元的订阅费,价格看起来也不是很贵。

但是给工作室中的十多个设计师都配备上,每年的支出又多了小一万美元。

订阅Adobe 4年累计花费2639.52美元,比价值2599美元、可一次性购买的全包式大师典藏版软件套装还要贵。/YouTube @Linus Tech Tips

最让他不满的是,为了能正常做产品设计,现在设计师们不得不交“色卡费+软件费+色彩订阅费”三种费用。

虽然很不愿承认,但Linus表示,他也能理解为什么Adobe和潘通会这么做。

相对于基本上不会使用潘通色库的个人用户来说,像他们这样的创意公司确实是最应承担这一部分附加费用的人。

只是,Pantone Connect的使用感并不好。2020年至今,所有3分以上的评价都零星地出现在2021年5月之前,总体用户评分仅为1.4分。

的确有许多差评是情绪的发泄,但大部分的回复还是在批评软件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且有些问题在2021年就已经被提出,却一直没有被解决。

用户对Pantone Connect插件的反馈。/Adobe Exchange官网Pantone Connect界面

设计师们钱给多了,使用感却打了个折扣,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不满在所难免。因此,这一次的舆论风波,潘通和Adobe都不无辜。

颜色收费,真的可以吗?

设计师们的烦恼我们已经清楚了,但最令像你我一样的“吃瓜群众”感到好奇的是:万一我随机用取色器取到一个潘通色,我也不能用吗?

还真不行。一份设计稿送印时,颜色模式是CMYK。很多潘通色在CMYK色域之外,甚至还有一部分超过了RGB色域。因此,你不可能用取色器随机取到100%准确的潘通色。

而潘通此次的操作,也并不是对颜色收费——大自然创造出来的颜色,怎么能被允许收费呢?

就算是“拥有Tiffany蓝”的蒂芙尼公司,也只是注册了颜色商标,这种颜色只在与Tiffany商品结合的时候才发挥独占作用。

除此之外,UPS棕、妮维雅蓝、吉百利紫等都是注册的颜色商标。/千通色彩管理

Tiffany主营业务是珠宝、香水、皮具、包装盒、手提包等,只要你不用这个颜色做同品类的产品,就不算侵权。但这种蓝绿色,从来不能被“收费”。

潘通色也不是某种颜色,而是行业现存的一套印刷标准公式。因此潘通的版权保护的是特定的颜料配方和其在数字空间中的投射,并非拥有了颜色的所有权,所以也不存在“对颜色收费”。

尽管如此,“订阅潘通色”仍然激起了一系列的抗议:

艺术家、策展人Stuart Semple发布了对标Pantone Connect的免费插件Freetone,宣称自己“解放”了1280种潘通色彩,让大家免费使用,以此向两家设计业巨头表示不满;

Freetone并非潘通的替代品,而是“与潘通色很相像的颜色”。/Twitter @STUART SEMPLE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网友发现,在2022年8月前发布的设计软件版本中保存色彩库,再导入新版软件中就可以正常使用;

资深工业设计师也透露:“其实程序员可以直接用代码搞出一模一样的颜色来。”

一些设计师选择了破解版(请支持正版),而另一些人则走向了CorelDraw、Affinity等竞品软件。

Affinity11月发布新版本,最后一句“不用订阅”是重点。/Twitter @Affinity

无论用户们如何选择,潘通和Adobe在设计行业的地位目前仍是不可撼动的。

设计师们从学生时代开始,就被带领着融入了它们的创意生态,无论从用户数量和普及程度,这两家公司都算是处于“垄断”地位了。

设计师们不想被裹挟,或许只能推动制定新的标准,而这背后所需要的是整个行业长达数十年的努力,又谈何容易?

事已至此,或许正如捷哥所说:“对设计师来说,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问题,我们只能在一声叹息后,继续打开PS工作了。”

参考资料

[1] 谁说 Pantone 潘通只是卖色卡的?你怕是对它有什么误解!|网易号@首席品牌官

[2] Adobe CS6套装售价全曝光:大师版2599美元 | IT之家

[3] 颜色垄断还是专用权保护?“蒂芙尼蓝”引发的颜色商标争议 |知乎@知产前沿

[4] 设计师用个颜色还要付钱,潘通这是想钱想疯了?|差评

[5] 总靠年度流行色刷屏的 Pantone,这次惹怒了全球设计师 |爱范儿

四级设计师及相应薪酬

社会永远都在淘汰两种人,不学习的人和懒的人。所谓不学的愚笨人和看似聪明的懒人都会被淘汰,一切对社会无用或帮助不大的人,必须被社会淘汰,别整天想着占有,先要学会付出。

第一:实习生层(年薪4-6w)还没入门,精力主要在研究软件上,到处找软件教程,软件教程下了一硬盘,但对审美对创作确实一团乱麻,对公司来说,只能用来扣扣图,改改模板。

第二层,初级设计师层次(年薪8-15w),用什么软件已不再考虑范围,在重心在于研究视觉风格与审美,把案子做好看,能完成一定水准的商业项目,属于企业的助力工具人,在很多人在此阶段就硬质不前,并认为自己的职业天花板就是这样了,此时在要上升就得横向拓展自己的能力。

第三层,设计主管、总监(年薪20w-80w)工作重心在研究用户需求,商业逻辑,此外还要与客户,老板,各协同单位等进行设计方案沟通协调,此时思考的中心不是作品怎么好看,而是如何通过设计获得最大的商业价值,成天写文档,做PPT,开会,管理团队,最常用的工具是Office三件套。

第四层,大师,已入道(如黄海‘潘虎自己已成为IP)研究的是万物于设计的本质与联系,会讲故事,会向世界传递自己的设计观,价值观,与绘画,音乐,文字一样,设计也只是表达自己思想的载体工具,希望通过设计去影响和改变一些东西,比如原研哉给小米的LOGO做改版,小米花200W买的是LOGO么,其实买的是原研哉对小米品牌的重新思考和诠释,只不过通过这个小小的LOGO具象化地体现出来。记住一句话:最优秀的设计师不是做稿子的,而是讲故事的。

居民自己成为设计师,成都37岁的老院子变成了一个幸福的社区

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这幅景象,并不是川西平原的哪户民居,而是成都一个已有“37岁高龄”的小区——和苑。

和苑小区始建于1985年,位于成都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区玉林横街。由于修建年代较早,该小区存在功能区缺乏、景观品质较低等问题,尤其是公共花园,一度沦为居民不愿踏入的“孤岛”。如今的和苑小区,不仅居民楼的外墙悄然“上新”,就连原本破旧的花园也迎来新生,无论是闲情逸致的退休居民,还是结束忙碌工作的白领,都会在这里驻足。

“在小区居民共同的参与下,公共花园打造成了一个可进入、可参与、可互动、可享受的小区公共空间。”11月25日,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区党委书记向万军对红星新闻记者说,“花园改造”是一个契机,也是社区治理重心不断下沉的一个缩影。社区通过共商、共建、共享,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居民服务水平,让老百姓感受到温暖。

成都玉林北路社区和苑小区

蝶变

从“孤岛”到连接12个院落的和美生活圈

冬日的阳光,温暖而舒心。走进和苑,首先看到的就是理发店和水果店,还有党群服务中心、居民信义议事厅和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花园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孩子们嬉笑打闹,老人们坐在凳子上晒太阳,生活圈已在这里初步成型。下午3点过,唐金枝和邻居一起在花园里散步,身旁花香四溢、绿植成荫,走累了,在花园中央的廊亭里休息一会儿,十分惬意。“自从花园重新改造后,来耍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坐在一起晒太阳、摆龙门阵很安逸。”

唐金枝在这里居住了二十多年,她说这几年和苑通过改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和苑小区,最开始并不叫和苑。这里共有12个院落,院内合围区域为2400平方米的小区公共花园。但是,因长期无人管理,居民圈地种林情况严重,设施老化、杂草丛生、排水不畅、蚊虫肆虐。同时,花园内构树生长过快,树干被虫蚀后又造成安全隐患,尤其是夏天的雨季,不少断枝掉落。因此,公共花园一度沦为居民们不愿踏入的“孤岛”。

如今,不仅每个院落的居民楼外墙粉刷一新,楼顶安装了防水顶棚,地下排水管道进行了更换,连公共花园也焕然一新。通过公共花园把12个院落连接起来,居民们就给小区取名为“和苑”,寓意院内居民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家家户户和和美美。“现在不用出去,小区里面就有一个活动场所,生活起来很舒适。”唐金枝说,花园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休息活动的空间,还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特别是晚饭过后,很多居民都在花园里散步、溜娃,连其他小区的居民也要过来逛一逛。

和苑游园须知

据了解,经过改造提升,和苑小区重新修建小区入口,新增1000平方米的绿地和300米长的步道,翻新街心花园“和美亭”。改造中还完善了小区的供水、排水、燃气、弱电、防水等设施。

自治

参与院落改造,居民成为“设计师”

此次改造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究其背后,是在社区的组织下,居民积极参与到院落治理的结果,“院落怎么改,由老百姓自己说了算。”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区党委书记向万军说。

“花园里面的松树已经好多年了,有感情了,建议保留下来”“花台边缘建议做成圆角,避免老人、小孩摔倒碰伤”“墙壁上可以画一些家风家训的彩绘,传递文明新风”……在改造过程中,居民们时常围绕改造项目,你一言,我一句,说出心声。

和苑小区居民楼外墙上的彩绘

李福元是玉林横街13院议事会召集人,他不仅要为改造出谋划策,还要收集和协调各个居民的不同意见。以他们院落为例,从院门口进去,左边是居民楼,右边是通道,公共空间狭小。以前还种植着一些花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居民们停车需求增加,因此改造时居民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我希望把绿化去掉,多几个车位”“我希望保留绿化,不然院落环境都没有了”。

听取居民们的意见后,李福元需要将部分意见进行协调,尽可能满足各自的需求。后来,根据院落实际使用情况设置了9个车位,在此基础上,保留了一块区域作为院内小花园,种上了植物花草,安装了桌凳,墙壁上也进行了绘画。另外,还给一楼住户设置了晾晒区。大家表示满意。

和苑小区老旧院落焕然一新

向万军介绍,老旧院落改造提升,是一项惠及群众范围最广、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重要民生工程,要捕捉到老百姓的真正需求。为了充分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改造前,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初步拟订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紧接着,继续广泛征集民意,改造方案进行了三次以上公示,才正式启动实施。

最后,和苑小区集中连片改造,打造出以“和苑廊亭”为代表的娱乐休憩空间,推动了院落环境和公共空间同步提升。同时,在保留原有居民社会网络结构、市井文化和空间神韵的基础上,将过去陈旧的、不变的设备设施进行了更换和整改。对于社区内较多的老年群体,社区还提供了免费嵌入式养老服务,提供餐饮、理疗等多种惠民服务。

和美亭

社区:

共商、共建、共享形成合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向万军表示,“花园改造”是一个契机,也是社区治理重心不断下沉的一个缩影。改造项目得到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院落党员、骨干积极参与监督和后期维护,居民也积极建言献策。社区通过共商、共建、共享,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居民服务水平,让老百姓感受到温暖。

坚持“先自治后整治”,和苑片区已全面完成自治组织建立,依据公约(章程)开展居民自治,持续长效开展管理。坚持党建引领,自治组织通过院落居民议事会等方式,实现院落内部充分协商,协调利益诉求。

和苑小区内的便民水果店

由玉林北路社区党委牵头,组建了“和苑一家亲党支部”,发挥小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院落改造中,形成了党支部牵头,自治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小组协同的工作机制,推动了老旧院落改造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通过建立“育生活、和生活、乐生活、雅生活、安生活、爱生活”六支志愿者队伍,积极带动居民参加“点亮我家小阳台”“田园梦乡”等党建项目,把营造美丽家园活动延伸到营造美丽院落中,让小区更和谐。

红星新闻记者 张肇婷 摄影报道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